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人民法院要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坚持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加强基层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是服务基层人民群众、促进司法公开、保障司法廉洁高效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基层人民法院全面贯彻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硬件设施,完善软件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审判管理网络化、庭审活动数字化、司法政务信息化、诉讼服务便民化”,完成了从传统单一管理模式向科学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跨越,汉台区法院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自省、市两级法院安排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来,汉台区法院高度重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扎实有序进行推进了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及时召开全院干警大会,传达省、市两级法院工作要求和会议精神,广泛宣传动员,从思想上引导干警克服畏难情绪,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院长担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并确定一名副院长主抓信息化建设工作,办公室、立案庭、审管办、执行局等部门确定为联合推进部门,由办公室负责信息化建设保障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信息化推进第一责任人,全院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局面。二是领导带头示范。培养干警网络习惯,院领导坚持每天登陆系统,带头使用OA办公系统签发法律文书、批阅文件,通过身体力行带动全体干警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中,形成了干警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登陆内网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大技术指导。强化干警网络技能学习,网络管理人员坚持8小时巡查,通过到每个办公室一对一、手把手结合公文阅办、邮件发送、通知读取等进行现场实际模拟使用,提高干警计算机应用技能。针对审判法官年龄普遍偏大、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很多大龄干警怕动电脑,嫌操作麻烦,对信息化推进应用表现不积极情况,该院先行抽调各部门年轻干警进行培训,让年轻干警熟练掌握后再负责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期间,院领导多次深入法庭、机关庭现场督导,解决实际问题,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加大物资配备,全面搭建信息化使用平台
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硬件配备是最基础的环节。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汉台区法院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按照省高院要求,新购置服务器、机柜及计算机等设备,先后配备七台服务器,两台交换机,一套UPS电源,实现与各基层法庭的网络联通。采购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及时配发各部门。全院干警人手一台内网机,每个办公室都配有扫描仪、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为信息化推进提供基础保障。二是维护网络安全。在新内网安装前期,为保障办公设备安全,该区法院技术人员对全院所有电脑进行三次大规模的系统重装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除和改进。并添置正版办公软件2套,为93台电脑安装了相关控件和应用软件,保证了信息化网络的安全运行。三是发挥信息平台效能。取消纸质文件发放,引导全院干警逐步适应无纸化办公。按时完成了省、市、基层法院的三级网络接割任务,更换了高清视频会议设备一套,保证了视频质量及会议通畅。在大法庭和小审判庭安装科技法庭、庭审直播等系统,实现了庭审同步录音、同步录像和同步记录,上网刊载裁判文书上网467份,法律文书签发、传阅文件等现代化办公作用得到凸显。为保障信息上传,微博直播、庭审网络视频直播等工作,在新内网院门户设置19个栏目板块,在办公楼大厅安装LED电子显示屏幕,及时发布各类发布文件、信息472条,开展网络视频直播案件2件,微博图文庭审直播案件9件,几百名粉丝 “围观”庭审实况,信息平台效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客观理性分析,正视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汉台区法院在信息化建设中付出了不少努力,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处在新的时代起点,随着信息化步伐的推进,基层人民法院运用信息化建设促进审执工作等优势作用进一步凸显,但亦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一是干警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受传统的办公、办案方式和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部分法官干警对信息化建设思想重视不够,运用信心不足,觉得搞信息化耗费时间多,拖了办案人员后腿。对信息化建设表现不热心,不积极,不应用,导致配发的硬件设备长期闲置,信息化工作推进乏力。二是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完善。没有及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体系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考核机制,部分干警思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行动不积极,出现信息化推进抓一阵好一阵,部门与部门间发展不平衡现象,影响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水平。三是信息化发展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区法院仅有一名网管员,外聘一名网络技术员,负责全院信息化网络技术维护和保障服务。日常全院各类软件、硬件的应用安装、网络的运行维护、故障排除主要由一名网管员承担,工作十分疲惫。由于部分法官年龄偏大,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高,整体应用水平本来就低。且缺少专业技术上的支撑,导致推进信息化建设发展动力不足。目前,基层人民法院的网上办公、办案多停留在一些基础应用上,对网络资源造成浪费。四是网络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网络及计算机在基层法院工作中推广应用时间不长,部分干警缺乏安全保密意识,法院虽进行内外网的物理隔离,也不定期检查防范隐患,但很多干警将移动存储介质在内、外网计算机上随意使用,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有的对重要数据未进行加密,对涉密信息与非涉密信息没有分开存储,甚至将所有文件都放在一个公共目录里,不做加密处理,威胁网络安全。
四、进一步夯实责任,确保法院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传统管理向智能管理的转变,更是提升法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区级人民法院应积极带头适应信息化时代新途径、新要求,全面落实责任,逐步改变信息化建设滞后,发展不平衡情况。一是优化信息化设施。信息化建设中硬件配备是基础,作为基层人民法院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及时优化更换软硬件办公设施,努力形成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信息化推进局面。二是强化信息化应用。继续加强法官干警信息化知识学习培训,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人人都能熟练掌握运用电脑。三是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化考核机制,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四是加强信息化安全保障。进一步增强干警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网络安全防范,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做好安全检测,防止病毒感染,确保网络安全。
总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各基层人民法院应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创新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工作相结合,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法院信息化水平,实现法院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度融合,推动人民法院科学发展。